close
來自朋友的分享,是有關M型社會討論,值得大家參考一下~
M型社會來臨
九月,「商業周刊」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。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,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:「歡迎來到新世界!(Welcome to the new world!)」
他說,在這個新世界當中,「你的薪水最高峰,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,過了這個尖峰,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。你也別再以為,只要咬牙忍一忍,好日子還會回來。」去年,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,以二十年的觀察,寫下了「M型社會」一書,震撼日本,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,小自個人,大至國家,他說,這是關鍵時刻,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。
所謂的M型社會,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富者在數位世界中,大賺全世界的錢,財富快速攀升;另一方面,隨著資源重新分配,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,而淪落到中下階層,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,在中間這塊,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,跟「M」的字型一樣,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,左邊的窮人變多,右邊的富人也變多,但是中間這塊,就忽然陷下去,然後不見了。
根據大前的統計,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,淪入中低收入階層!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,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,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,惡性循環下,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,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,整個社會對於未來,都將失去積極性。事實上,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M型社會。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1%家庭,只要拿出財富中僅1%的收入,就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。攤開台灣的數字,大前研一斷言:「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,成為M型社會!」
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
證據一: 從1980年到去年,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,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,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7.03%與7.12%,但中間族群的財富,成長幅度卻僅6.58%。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,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,「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,如果不能向上走(成為上流社會),就是往下沉淪(成為下流社會)。」
證據二: 台灣的痛苦指數(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),創下二十年來新高,達到6.43。
證據一: 從1980年到去年,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,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,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7.03%與7.12%,但中間族群的財富,成長幅度卻僅6.58%。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,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,「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,如果不能向上走(成為上流社會),就是往下沉淪(成為下流社會)。」
證據二: 台灣的痛苦指數(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),創下二十年來新高,達到6.43。
證據三: 去年,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,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: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,也就是說,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。根據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,過去5年,台灣23個縣市中,高達13個縣市,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,例如雲林縣、澎湖縣分別減少19,000元與16,000元。
證據四: 2008年,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,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8.6%,超過聯合國標準。這個數據直指,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,就很難再回頭。因為,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,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花錢的高齡者,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,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後頭還有一些因應對策,由於篇幅有些長,這裡便先不貼上來,對這篇文字,自己該有什麼樣的感想呢?由於不是在私人公司上班的人,薪水都是跟隨政策走向,升級的機運也不是看能力,所以跟社會脈動倒有些脫節。
不過臺灣近年經濟該是出了一些問題,前不久的卡奴事件,及較以前多了許多的因經濟問題燒炭自殺的案子,社會邊緣亟需救助,社會福利團體募款成績較往年少了近四成以上,失業率提高,工廠紛紛關閉往大陸或越南設廠,感覺上這幾年經濟真的差了~~
差了又如何?看到小馬哥選舉選得這麼辛苦,在投票結果沒出來前,自己還真是納悶,臺灣人民對於政治的選擇能力,真叫人疑惑,從一開始到最近,我看不出來老謝的遠景,只有增加人民福利的支票,他會質疑小馬哥的經濟建設經費來源,但他自己的財政規劃,從來沒有見他說明,臺灣人民到底懂了嗎?
民進黨執政8年,用了多少人,除了杜正勝是在任最久的部長,而且是最多爭議的部長外,又有多少人是能夠用,其中財政經濟的人又是那些人?又都做了多久?連一個美國小鎮的財政長都可以回來臺灣當財政部長,成為臺灣政壇小白免,我實在不敢想未來老謝上台,會有怎麼狀況?
離題了,M型社會來臨,代表臺灣即將進入死水階段,有錢有勢者,不管自己本身有沒有綠卡,隨時可以遠離,而我們這群尋常老百姓,卻只有死守臺灣的命,唉,臺灣人民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