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長這麼大,還是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名字一字不漏出現新聞裡,還好沒有什麼大事,便只是被圍剿而已~~也算是很難得的經驗,跟自己無關的案子,因為工作的需要,得出去應付質疑,還必需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情,這算是歷練吧~~這是前話
其實我個人對於金門聞名以久,除了戰地文化,接著便是閩南聚落及生態豐富,這回一下午的機車漫遊,算是有每一樣都沾到一點,不過,因為臨時起意,也沒有什麼事前研究,便只是聽聞同事介紹,接著便是看地圖找路了,還不錯,金門的道路雖然不是隨時都有標示,不過因為單純方向固定,倒也挺適合自在漫遊的,推薦工具還是機車吧,上上下下的坡道不多,應該也不算很難騎單車,但要騎單車可能真得有點時間吧~~
我本來是要先去慈湖,不過想想還是先去看聚落吧,剛好慈湖附近有一處瓊林古聚落,這名字很典雅,應該有點意思便設定第一站,從金門尚義機場出去,不多久便到了,迎接我的便是一個大牌樓,上頭寫著”御賜里名”哇~~看來很有故事哦,可惜沒有事先找資料,呵呵,想來這陣子被操到了,大概也沒心情找金門介紹資料吧,下回吧~~
進了這牌坊,沒多久便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古閩南紅磚建築聚落,真是目不暇給,怎麼這麼多啊,而且感覺有些宅院還有人在居住,很多房子的屋頂都有燕尾,據我印象,這樣的燕尾,在古代得有人當官,才可以在房子上做此裝飾,當然如果你要講臺灣本島到處都有,事實上那是因為臺灣距大陸遠,愛如何便如何,是沒有人搭理的,金門這地方可不能隨便如此吧,君主專制時代,稍一違反體制,滅門慘禍便臨身了~~另外我也注意到燕尾旁邊都有立很像珊瑚的東東,不曉得那是什麼,應該是尊榮的代表吧
我在裡頭隨意行走拍照,天氣不太好,沒有藍天,只是陰沈昏沈,效果不佳便請見諒,便當做構圖練習吧,這裡有不少老房子,也有新落成房子,巷道間很有古意,雖是週四下午,但如此人聲寂靜,也真的有點不太適應,還是這便是金門小村鎮的共同現象?走了半响,一間宅院看似祖厝,上頭掛著十一世宗祠,這真是太利害了,也有開小門,應該可以進去看看吧,裡頭果然是古意盎然,應該是蔡氏宗祠吧,掛了一堆匾額,又是進士,又是文魁又是副魁,還是萬曆年間~明朝啊~看來該是當年文人歷史世家,不由令人心生欽佩之意,想想臺灣這裡都是乾代便很了不起了,金門這裡從明代便有了這樣的文士傳家,果然文風鼎盛,可惜當場沒有資料簡介,倒讓我想在那裡感受前人風範都沒辦法,可能後人太謙虛了吧~~我是覺得祖先的豐功偉業,後人是不用沾沾自喜,但還是要引以為傲,想辦法發揚光大,這也是身為子孫傳承的重責大任哩~
後來有注意這裡有個瓊林坑道,便在里辦公室樓下,有點意思,不過,因為時間關係,我便離開了,後來才知那坑道後有座有名的瓊林風獅爺啊,可惜了,這回都沒拍到風獅爺,下回有時間應該再來走一下~~
拍一堆照片,便請大家隨意看看,便是構圖而已,這裡的根源,我也不清楚,
以下是網路找的一些瓊林的簡介
金門的七大傳統古聚落
•山后(山后民俗文化村)•瓊林(瓊林古聚落)•水頭(水頭古聚落)
•珠山(珠山傳統聚落)•歐厝(歐厝古洋樓)•南山
•北山(北山古厝群)
•山后(山后民俗文化村)•瓊林(瓊林古聚落)•水頭(水頭古聚落)
•珠山(珠山傳統聚落)•歐厝(歐厝古洋樓)•南山
•北山(北山古厝群)
金門縣的瓊林。它位於金門島中央偏北處,居太武山西麓,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。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,舊稱「 平林 」。明代蔡獻臣入朝任官,明熹宗御賜里名「瓊林」而沿用至今。
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,有八百多年歷史,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各房宗祠為中心,依地形、地勢以格柵平面作有機式的自然成長,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。
因明清兩代登科者眾多,聚落內四處可見華麗之燕尾官宅。家廟中更懸滿「文魁」、「五世登科」、「兄弟文魁」等顯赫匾額。瓊林除大宗之「蔡氏家廟」外,各房份亦有自己的祠堂,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,而有「七座八祠」之稱。另金門最早的國民學校怡榖堂,還有位於聚落東北和西南二角各有風獅爺一座,皆為重要的文化資源。
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,有八百多年歷史,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各房宗祠為中心,依地形、地勢以格柵平面作有機式的自然成長,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。
因明清兩代登科者眾多,聚落內四處可見華麗之燕尾官宅。家廟中更懸滿「文魁」、「五世登科」、「兄弟文魁」等顯赫匾額。瓊林除大宗之「蔡氏家廟」外,各房份亦有自己的祠堂,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,而有「七座八祠」之稱。另金門最早的國民學校怡榖堂,還有位於聚落東北和西南二角各有風獅爺一座,皆為重要的文化資源。
「平林」(今瓊林)是古官道主線經過的大型聚落之一,地處太武山西麓的這個地方有著茂密的森林,書中用「遠望森然若蓋」來形容,所以被稱為「平林」。到了明朝熹宗天啟年間,因為這裡出了不少的文武官員,皇帝覺得「平林」實在是太過平常了,所以御賜「瓊林」之名,而「瓊林」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